Zhiyi Huang offers a short course on “Data-driven mechanism design theory”

香港大学的黄志毅副教授从2025年6月9日起为我校师生开设为期4天的《数据驱动的机制设计理论》短期课程。

黄志毅老师授课中

本课程从数据驱动的视角重新审视经典博弈论中的机制设计理论,并介绍相关算法与分析工具。经典博弈论假设参与者的私有信息服从特定分布,且机制设计者完全了解这个分布。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数据获得该分布的部分信息。因此,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历史数据,以及确定所需的数据量——后者也被称为该问题的样本复杂度(Sample Complexity)。

在本课程中,黄志毅老师系统性地介绍该领域近十年来在算法设计与分析技术上的重要进展,并以拍卖机制设计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地讲解经典学习理论、信息论和博弈论中的核心工具,最终完整解决拍卖机制的采样复杂度问题。此外,在课上还探讨了这些理论方法在合约设计、信息设计和算法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课上学生听讲

黄志毅目前是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在加入香港大学之前,他于2013年至2014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与Tim Roughgarden合作;于2013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Sampath Kannan和Aaron Roth;于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由姚期智创办的第一届“姚班”获得学士学位。他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于探索不确定性下的序列决策算法(在线算法)、基于不同信息形式的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激励自利主体共享私有信息的机制设计(机制设计),以及在保密某些信息的同时披露另类信息的技术(差分隐私)。 其研究成果屡获殊荣,包括ESA 2024、FOCS 2020和SPAA 2015等国际顶会最佳论文奖。他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香港研资局早期学术生涯奖、Morris and Dorothy Rubinoff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西蒙斯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生奖学金等多项荣誉。

上课时间:2025年6月9日-6月12日 8:30 – 11:55

上课地点:立人楼A110